|
最近感觉对于不同系的强度,以及不同系各个权重的强度讨论越来越多,争论也是随之而来。
当然可能是我的信息来源过窄,但还是从贴吧、B站评论、知乎、gaijin论坛、youtube评论上找寻相关讨论言论,总结来看,可以归到一些共通性的现象:
(1)基本上,注意是基本上,好像每个系都有人认为强,有人认为弱。就是每个系的评价都有分化。
(2)对一个系的评价出现极端的好和极端的差,当然也有说某方面好和差的,但差异性很大,即评价差异化严重。这里和(1)不同,强调程度(一个系包括陆空)
(3)讨论归因单一,通常会归到某些当家载具上,会归到玩家水平上,也会找空军不行,或是陆军不行的原因。但相同的是,有相当多的人都会将一个系强或弱归因到单个因素。
(4)载具间的对比很多,多见于同权重某两辆车,比如苏系新榴弹炮和pzh,还有t62435和122三机,59d和t55a,bvm和豹二a7……反正很多。 (我不开空军,但关于su30和什么别的之间对比也有所了解,将其归于载具对比这一现象,我认为没有问题)
(5)对车辆在游戏和历史中的差别不满,或是认为一些车属于数据不真实,即对比游戏和现实车辆的差距,差距有高有低有好有坏。
那么通过这些现象,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的判断。
首先评价载具,从我的收集里,可以认为只有有权重这个标准。为什么这样讲,那就要问权重本身是什么?有人可能认为这样没有考虑诸如装甲、弹药、机动、装填等标准,然而,这些标准不放在权重里根本没有意义,假设战雷只有一个系,那这些载具谁好谁坏?无法评价。
所以权重可以认为是一辆载具所有指标的相对总和,至于那些机动什么的相较于装甲,那个更重要,其中也许可以这样算:
设强度为变量x,设机动在强度的权重占比为a,设装甲为b,以此类推
在设评分标准,如机动可以细分为马力和功重比,功重比越大,得分越高,这里的得分就是原始数据,880马力就是880马力。
但对于装甲这类,有些甲厚了公重比就低了,但这里可以不讨论两者之间关系,为什么?因为这里是一个嵌套函数的关系,属于内关系,和研究变量x无关。不过,有些车正式靠装甲薄才生存性强,那这个怎么算呢?
所以只能暂且假设装甲越厚越好,先不考虑结构抗。那么,可以变量确定为功重比,马力,装甲,弹种,后效,炮弹放置,方向机,高低机,俯角,副武器,配件等。再细分可以很细,但这些都是方便量化的。可能有人说这里面炮弹放置不能量化,但可以给一个安全系数来算。
最后,把每个变量前面设一个值a1,a2……
算一个加权平均数,就得到载具强度关于a1,a2……的表达式。
这里先不说怎么确定a1a2这些值,先说一下系的强度。
每个系都会有阜南(不是说阜南就菜,只是大部分水平不行),也会有高手,这都正常。那么,难道一个系阜南多就弱了?然而,换言之,阜南少就强吗?所以不能只以阜南数评价。
再就是,陆空体系缺一不可,但是难道空军强就是该系无敌吗?反过来也是这样,不能说陆地强就强,空中强就强。
当然了,这里的强弱判断是定性分析 ,只是说这些系的某些载具的确有明显优势,是人就看得出来那种,并且现在讨论的是陆空的相对关系,和载具无关。
而现在,对于上述言论,其实,完全可以总结为一个系强不强,或者胜率高还是低,应该是由操作者和载具(陆空)共同决定。
那现在问题简单了。如果问一个系怎么样,那首先要考虑操作者和载具共同作用,如果有其他因素,那只有网络状况不佳了。
那对于人和载具,怎么描述关系呢?不妨控制变量,先预设一下,假设两个健康的完全一致的克隆人去玩战雷,使用两种坦克一直1对1战斗,坦克性能的差距可以显现吗?我认为这里可以判断能,只要这两个人属于正常人范畴,感知力,反应力等都一致,那次数够多,载具差异就会出现。
也可以这么讲,载具强度和人就没关系,那些数值确实越高越好。比如,难道有人用方向机慢的车对炮杀了方向机快的车,就说明双机慢才好吗?这不可能。
有人可能要说这样的1对1不公平,但这里只为说明这两个变量是无关条件,如果非要杠,就那相关系数r去算,这个数学课本上都有。
上述实验为了说明,载具不管怎么样,人不管怎么样,胜率都是表象,这两个之间也没关系。什么车强人菜,车菜人强,阜南多少都不能绝对推出一个系怎么样。
那么如何判断呢?我认为可以分两个方向,既然人和载具强度无关(是载具数值上的强度,不考虑地形等因素)那么可以讨论陆空的相对关系,和载具强度的具体值。 |
|